分享至: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连接着百姓的小日子。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庄严履职、共商国是,谋划着中国的大棋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眼》今年继续推出两会特刊《习近平的两会时间》,追随总书记的足迹,见证履职现场,解读深层信息。每天看一期,两会零距离。
△联播视频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从“延期”到“如期”:全国两会传递鲜明信号
3月4日下午,当2106名全国政协委员走进人民大会堂时,他们开创了新的历史:这是1998年以来全国政协会议首次在3月4日这一天开幕,会期也压缩到了6天半。
在此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今年的会期做了压缩,一方面是总结了去年会议的经验,一方面是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到驻地报到,图为华北宾馆。(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刘洁拍摄)
3月4日开幕,虽然比延续22年的3月3日开幕晚了一天,但与去年的5月21日开幕相比,算是回归了正轨。
全国两会从去年推迟79天召开,到今年基本如期召开,至少释放了两个鲜明信号:底气与信心、定力与决心。
△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黄艳在网络视频采访间接受总台央视记者董倩专访。(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刘洁拍摄)
底气与信心。中国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是全国两会能够如期举行的前提条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底气与信心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陆续抵达大会堂。(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定力与决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期召开的两会就是要锚定历史宏愿,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也是定力与决心所在。
△大会堂内春意盎然(总台央视记者张庆、范凯拍摄)
政协开幕会强调: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
△开幕会现场(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开幕会上,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他说,广大政协委员在特殊年份书写了特殊的“委员作业”。
△开幕会上的讲话台(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2020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强调人民政协要加强一项建设——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时政新闻眼》注意到,在2019年举行的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尤其要抓好三项工作,第一项就是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政协会徽(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3月4日,汪洋在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强调,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开幕会上,军乐团演奏国歌。(总台央视记者王威拍摄)
3年前的同一天,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说,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这是“中国之治”的真谛。
△开幕会结束后,委员们离开会场。(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人大会议开幕前夜 两场会议接连召开
4日晚上,习近平先后出席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备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和去年两会一样,由于人大、政协开幕会仅差一天,这两场会议提前到了政协开幕会的当天晚上举行。
△夜幕下的人民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王志明拍摄)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会议举行前召开预备会议,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会议议程和关于会议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推选主席团常务主席若干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