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前不久,泰州市产业金融发展指数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隆重发布,对外公布了自2010年以来的产业金融指数变化情况,多维度展示区域金改“泰州模式”,为全局性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2016年,泰州获批国家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点。为科学评价金改成效,泰州市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金融发展指数研究。去年上半年,市人行牵头与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成立专家课题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采集了近十年来上千条数据和案例素材。随后,课题组研究确定了三级指标体系、指数测算方法等,并邀请来自国内的权威专家评议会审,成功测算出产业金融发展十年指数。
泰州市人行行长周晓刚介绍,产业金融指数研究是对泰州近年来产业和金融联动发展情况的一次全面回顾和问诊把脉,对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测算,泰州产融指数金改前七年年均增速为3.8%,金改后三年年均增速13.3%,印证了泰州金改的显著成效。同时,指数研究也揭示了金改短板和不足,诸如重点产业、科技、小微的信贷占比仍有待提高,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有待完善等。更为重要的是,指数研究还指明了泰州金改下阶段努力的方向,比如加大制造业和小微支持力度,构建全链条融资服务新体系,做强做优地方法人银行等。
指数研究实现了三个全国首创:一是在国内首次定义了产业金融的区域性内涵,即金融体系趋向综合化的过程中出现的、能够有效促进地区整体产业升级与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活动总称;二是构建了全国首个区域性产业金融指标体系,涵盖了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三是创新采用极值法处理指标数据,编制了全国唯一区域性产业金融发展指数,国内首次测度金融支持和产业发展两者间影响因子。
“该指数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分析金融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对地区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周晓刚认为,产融指数研究可以科学度量金改工作成效,吸引更多金融资本聚焦泰州。指数研究还可以系统分析协同情况,揭示产业和金融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相应调整政策举措,更好为产业强市赋能。
下一步,泰州市人行将协同全市金融系统,结合指数研究成果,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避风险,加快构建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新格局,有效推动高质量金改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