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日前,2018近湖街道年度社区党组织“最佳为民服务项目”网络评选活动,引发了街道居民群众的热议和踊跃投票。让居民群众当“裁判员”,评判各社区党建服务为民“最后一米”成效,这是践行当初的承诺——一切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
“幸福来敲门”、先锋“就业驿站”、创“瑜”快生活·倡健康“伽”庭……此次入围参评的15个主题项目,是从各社区申报的86个服务项目中优选产生的,集中展示了该街道实施党建服务为民“项目化管理”取得的实效,也成为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的路径之一,助力提升基层组织力。
组织网络:从相加到相融
双目失明的赵建生自去年7月份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后,生活从此大为改善,这获益于徐东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县妇联伸出的援手。家中上有年迈父母,下有14岁女儿,加之爱人患病去世欠下的治疗外债,让平日靠低保度日的赵建生一下陷入困境。县妇联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一家免费按摩技术培训机构,又与社区一起在县城徐西巷帮他开起了小店,使他们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之后,罹患乳腺癌又独自带着孩子的李大姐、留守儿童周同学、困境家庭潘女士……一户户弱势群众的大门被幸福敲开。
打造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全覆盖区域党建共同体——“大党委”制,通过打破行政隶属、行业地域等壁垒,优化组织设置,实现互联互动,达到共建共享。在运行机制上,以条目式列出兼职委员的主要职责,完善主要制度,以刚性保障推动党组织实质性“兼容”,社区党的组织体系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服务功能:从单一到多元
住在长治路的严以德,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建北社区日间老年照料中心,这位63岁的独居老人已然把这里当成了“家外之家”,平时和这里的老人们聊家常、打扑克,在享受晚年生活之余,还成为这里的义务管理员。老年人服务场所2018年8月正式免费开放,占地400多个平方,兼具休闲娱乐、就医就餐等综合功能,每天吸引周边近200位老人在此活动。
桥东社区创设的“四点半”课堂特色项目,让就读于县实小东校区三年级的吴同学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母亲去世、父亲残疾的她,是社区纳入课堂的第一批学员,在这里她的作业不仅有人辅导,还可以免费接受书法、棋类等授课,再也不用每天独自在家等着父亲回来。以老党员为骨干的“四点半”课堂,弥补了双职工家族、留守儿童家族“90分钟管理真空”,深受家长的欢迎。
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推行公益化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多样、更有效益的服务内容,不仅使党建服务融入了日常,也能有效撬动各类社会力量,实现用有限投入产出最大效果。
先锋阵地:从点线到连片
去年,花园社区太极拳俱乐部代表全县赴省参赛。这个拥有80多名成员的组织里,老党员占了三成,已成为展示我县老年健身运动的一张流动的“先锋名片”。神台社区辖内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瑜伽馆,馆内有2名在职党员。社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起了“创‘瑜’快生活·倡健康‘伽’庭”主题活动,为热爱瑜伽运动的群众提供培训指导,引领健康生活。此外,中国好人“曹翠花工作室”、520志愿者“爱心理发屋”等,把一点一线的党建阵地串起成片的红色矩阵。
激活各类党建资源,增强党员在党意识,构建起以社区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轴,依托社会各类资源,不断延展各具特色、亮点的红色阵地,进而以党建服务的提升引领带动基层组织力的提升。
何峰 李贺 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