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在盐徐高速道口南侧,一个农村新社区吸引着南来北往过客:高耸的楼房鳞次栉比,整洁的村庄花团锦簇,夜晚的广场载歌载舞……这就是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颜单镇沈杨村。
沈杨村拥有2900多人口,下辖6个村民小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沈杨村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居全镇各村居之首。能有今天的变化,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这离不开我们村的领头人——村党总支书记刘怀余。
“增收富民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增收富民是永恒不变的主题。2008年8月,刘怀余一上任,立即围绕本村的优势和不足开始思考调研:发挥区位优势,用招商引资推进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用特色化和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最终增收富民。
利用毗邻盐徐高速道口和县城南新区的区位优势,刘怀余带领村领导班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已有奥凯、神华、扬标、永安等8家规模企业在该村落户,全村200余户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户收入达4~6万元。
用特色化和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离不开土地流转。鱼鳖养殖是刘怀余的老本行。近年来,他主动在自己承包的200多亩水面同时养殖甲鱼与鱼苗,提高了水产品品质,特别是甲鱼接近野生口味,效益比常规养殖翻了一番。“鱼鳖混养”让刘怀余尝到了甜头,他成立了“余泉水产专业合作社”,吸引全村10多户养殖户参加。没有技术,他就手把手传授特种养殖技术,李夏村养殖户胡存仁在刘怀余的帮助指导下,流转300亩水面种植芡实套养甲鱼,去年纯收入38万元。
“一定要让家家户户过上康居生活”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村庄”的要求,刘怀余广泛征求村民的意愿后,提出“一定要让家家户户过上康居生活”,于是他和村班子成员积极动员村民配合农房改造,大力推进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建设,真正改变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从2009年开始,发挥高速道口区位优势,抢抓县城南新区建设契机,沈杨村不断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倾力打造精品农村社区。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2.5万平方米的9幢多层康居楼宇,200多户喜迁新区;目前另有3幢已建至4层,7月份将交付使用。投入150多万元新建硬质乡村道路20多公里,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投资65万元改建卫生户厕218间,新建地埋式垃圾中转站一座,购置垃圾桶58个,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卫生环境。投入80多万元实施了景观绿化工程,进一步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投入40多万元新建了造型别致的文化牌楼,提升了该村的整体形象。
为了有效服务党员群众,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沈杨村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干部办公室、党员会议室、劳动保障站、村务公开栏,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远程教育中心、政策咨询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村民活动中心正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村民劳作之余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村民活动中心让我们精神充实。过去我们闲暇之时,只能在扑克、麻将桌上消磨时光,现在我们每天都来这里,看书下棋、喝茶聊天……”每天下午都来村民活动中心的商文才喜滋滋地说。
“精神生活富有了,幸福生活才完美”
去年8月2日,我县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暨上海·建湖淮剧票友交流演唱会在沈杨村欢乐广场举行。一曲曲由专业文艺团体和沈杨社区群众编排的节目洋溢着乡音,传播着乡情,让近千名观众听得陶醉入神。
通过几年的努力,沈杨村村级积累不断壮大,刘怀余带领村班子,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提升村民文化生活品质。去年2月,沈杨村成立了腰鼓队、舞龙队,并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村民欢乐广场,面积达600平方米,除配备了一套高杆射灯和功放音响,栽植了一些苗木绿化外,还在广场一侧建设了一块信息公示栏。橱窗里的内容除了省、市、县三级党报,还包括村规民约、科普知识和村民每月一期的“好人榜”。
宣传身边好人,弘扬道德传统。去年8月初以来,刘怀余根据县“每月一星”评选工作要求,专门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沈杨村道德讲堂建设领导小组,并建成了全市首家道德讲堂。在“道德讲堂”建设过程中,沈杨村大力倡导孝老爱幼、文明礼貌、移风易俗等社会风尚,精心设计“道德讲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先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培植了一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创新创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道德典型20多个,其他单项好人好事100多个。在“道德讲堂”平台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下,该村先后涌现出助人为乐之星夏咸定、热心公益之星季楼、孝老爱亲之星姜凤关、见义勇为之星洪广生、热心公益之星洪广凤等一批先进典型,有效推动了沈杨村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