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7月,是沿河镇向阳村村民冯寿江养殖的对虾上市旺季。他天天捣着计算器,计算着每个塘口的产量和收入,个把月下来他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当人们问他“今年收入不错吧!”,他爽快地回答说:“这季产量收入都可以,看来今年亩收入能达到3.5万元到4万元。”这是他回家二次创业5年来第三个丰收年。
冯寿江,一米六个头,脸庞黝黑,穿着平常。上世纪80年代,当时村里不少人家搞水上运输,他也想出去闯闯,父母看他体单力薄不是种田的料,就东借西凑,给他办了一条30吨位的挂浆水泥运输船,让他夫妻俩跟村上人到苏南跑运输。3年下来还清了办船借下的债,一家生活有了改善。运输生意好,赚钱就多,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就不断换船,水泥船换钢驳船,小吨位换大吨位。到2002年,冯寿江已拥有了4条4000多吨位的钢驳自行船,用了8个帮工。后来金融危机袭来,水上运输也受到了影响,冯寿江用了3个月时间,到苏南和苏北沿海一带多地考察现代农业项目,最后决定搞温控大棚对虾养殖。
2011年2月,对虾养殖场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当年6月竣工。冯寿江在他新建的21个大棚塘口投放了虾苗,开始养殖对虾。经过一个多月的喂养,塘里见不到虾,倒见到杂鱼游动,仔细一查,虾苗全没了,当年一季对虾养殖泡了汤。2012年初春,冯寿江做了塘口消毒,再次投入几十万元的对虾苗,结果又是失败。冯寿江没有灰心,他把养虾用的深井水拿去做检测,才知道是深井水导致对虾死亡。冯寿江重振旗鼓,用自然河水过滤进塘养虾,随即购买虾苗进大棚育苗,当年亩产对虾400多斤,冯寿江对虾养殖终于获得成功。这年他又流转土地把虾场扩大到近500亩。
几年的对虾养殖,冯寿江在把握了对虾养殖习性的同时,又在对虾养殖疏密上进行了有效尝试。今年第一季对虾产量就拿到了650斤,单季亩收入超出16000元。他高兴地说:“二次创业让我尝到了甜头,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对虾水土环境适应性研究,为内陆地区对虾养殖高产高效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回报家乡作出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