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生态 > 详情

践行绿色理念,赋能建湖可持续发展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19-08-06

36支招商队伍频繁“出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驻点招商、敲门招商、以商引商,“增量”持续激发后劲;园区企业围绕全年目标,抢订单、拓市场、忙技改、提份额,“存量”持续转型提效;重点项目擂响战鼓,爱雷德智能装备制造、合泓5G通讯设备制造等产业项目参加集中观摩,成为引领产业转型“风向标”;九龙口景区、双湖公园、西塘河风光带等“名片”多次登上央视和学习强国平台,建湖杂技、建湖淮剧“瑰宝”亮相中外大舞台……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两海两绿”路径,大力实施“四大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奋发作为,产业转型的动力不断激发,绿色发展的红利持续释放,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

“绿”字牵引,推动产业转型

推进产业转型,离不开高质量的绿色项目。今年,我县创新招商方式,全面启动招商引资在线服务平台,建立脱产专业招商组镇区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大抓项目、奋力争先的浓厚招商氛围。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紧密跟踪,聚力突破,总投资30亿元的润阳光伏电池、7亿元的阳光光伏组件、5亿元的迪威尔高端装备等一批高新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全县累计签约超亿元产业项目55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32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3个。

鼓励企业技改,加快工业经济动能转换。对列入改造计划的3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逐一制定帮扶措施,精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曼达石油机械、永安柴油机气缸研发生产基地、润银气流纺等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我县已完成技改项目投入4.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8%。积极做好“三项清理”,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能,拓宽绿色发展空间。目前,我县已完成处置5宗274.7亩,其中已建成4宗215.7亩,收回1宗59亩。

精准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快发展。我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效能持续提优,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主动帮助115家企业办理“两证”。深化绿色金融服务,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设立2.02亿元的专项产业基金,扶持三大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开票销售、应税销售、入库税收增幅连续2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积极开展信贷投放“春风行动”,组织金融机构走进近湖、建阳、上冈、开发区、高新区,对接45家企业项目,授信金额达4.5亿元,有力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能级。

“绿”意舒畅,绘浓生态底色

今年,我县厚植生态优势,夯实绿色基调,发展“一体两翼”格局,实现生态美、城市美、农村美。

县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推进“三大工程”守护“青山绿水”,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县城绿园成为市民休憩放松的好去处。每到傍晚,双湖公园、好人广场、市民广场等集聚着散步、跳舞、唱歌的群众。来我县考察的北京客商刘先生说:“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就不错,这里空气好、环境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目的地。”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是我县宝贵的“绿色银行”,更是对外展示形象的“招牌”。度假区与上海春秋集团签订10亿元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协议,全面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放大淮杂艺术魅力,精心组织何叫天诞辰100周年暨“淮剧小镇”建设论坛活动,进一步打响淮杂文化品牌。加快“建湖杂技”传承基地建设,九龙口景区总体规划和淮剧小镇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丰富文旅融合发展内涵。

农村发展“别有风情”,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切实增强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全县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84万亩,新增设施水产养殖面积0.21万亩,申报“三品”25个。顺应群众期盼,农村住房加快改善。2018年实施的11个集中居住点正在分房扫尾,2019年新实施的11个集中居住点已开工7个。截至目前,全县已签订农房改善协议8461户,搬迁6010户。

恒济镇恒东村村民潘文富说:“如今,生活在农村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生态环境好,住的条件好,家门口还有就业岗位,我们农村人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

“绿”色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我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富民兴县”,以一系列硬着子,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

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有力。我县组织赴云南等地开展劳务合作,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140多场次,上半年帮助各类企业招工4744人。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发展群众急需的服务项目,签约服务近10万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率达100%。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完成2.5万名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二中、颜单初中、近湖校区教学楼即将竣工,秋学期投入使用。

扶贫托底见实效。通过实施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市场前景好、收益明显、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项目,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增加工资性收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优先安排给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完善各项政策和帮扶措施,防止各类返贫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老弱病残幼等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特殊群体,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兜底范围。今年,我县对照市“五个一批”要求,将235户、391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创新社会治理保民安。全面构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网格单元”三级网格化管理架构,实现治安要素管控精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积极推进“数据赋能”攻坚行动,做实做强派出所、交警中队、警务室等赋能前沿,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市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先进集体”,群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显著提升。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