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芦沟镇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推动基层工作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近日,笔者走进芦沟镇联星村看到,村北侧分割整齐的“微菜园”映入眼帘。几个月前,芦沟镇联星村村民还因为没有地方种菜而发愁,而如今在这片特辟的小菜园,村民们笑逐颜开。菜园虽小,却是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显微镜”。
近年来,芦沟镇联星村为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把大片分散的农田和部分村民自留地整合在了一起,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菜地自然也就没了。满意现在的家庭生活新环境、新方式的同时,他们心里的“愁”也无法忽视。村民种菜之事听进了联星村村委班子耳朵里、记到了心里。
为了满足村民种菜需求,联星村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召开村民协商会,对选址、面积都作出了规划,力求小菜园能够办得让村民满意、建得让村民开心。一次性投入2万元,在村北侧规划平整16亩地,打造“微菜地”,最大限度地方便搬迁群众,确保群众有地种、有菜摘、种好菜。
一开始少了自留地种菜的村民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但现在村里有了规划好的“微菜园”,大家平时里还能一起干干活、聊聊天,邻里之间感情更贴近了,联系也更紧密了。联星村委负责人表示,“看到村民们在‘微菜园’里幸福、满足的笑脸,我们也很欣慰。”
忙于照顾家里不能外出务工的朱咸山,如今他住着新房子,家门口种着自己的小蔬菜,小日子过得非常安逸。“菜全部种在一起,人居住在一起,以后吃菜比较方便,不需要到市场上去买了。”朱咸山满脸喜悦。
芦沟镇联星村积极回应群众期待、解民困民忧,用一片“微菜园”留住搬迁群众乡愁时,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菜篮子”问题,真真切切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高梅 崔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