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李可可
一次次突破身体极限的绝技,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传奇。这,是建湖杂技人的中国功夫。今年1月,我县杂技作品《炼——倒立技巧》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办的第11届“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奖金奖。这是继“金菊奖”“金狮奖”之后,我县在国际性重要艺术赛事中的又一次殊荣,实现我省杂技界在这一国际顶尖赛场上最高奖项“零的突破”。
作为中国杂技三大发源地之一,建湖被称为“中国杂技之乡”和以杂技为特色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湖杂技”是中国南派杂技的代表,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位于建湖的江苏省杂技团是经国务院和国家文旅部认定的“建湖杂技”非遗保护传承责任单位,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根植县城的省级杂技团。
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建湖杂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节目体系,成为中国杂技的重要代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观众的目光,先后出访美国、德国、法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努力用杂技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是建湖杂技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猴·西游记》《小桥 流水 人家》《芦苇青青菜花黄》《四季江淮》等一批精品力作,斩获奖项无数,擦亮了“中国杂技之乡”文化名片,也创造和打开了一扇世界看建湖的杂技之窗。
起源于汉唐的建湖杂技威名远扬,韵味独特的淮腔淮调广为传唱。淮剧说的是建湖话、唱的是建湖腔,源于百姓生活,建湖淮剧拥有着最强的民众生命力。2017年,我县被中国剧协命名为“中国淮剧之乡”,成立于1954年的建湖县淮剧团是“江苏省一级院团”,作品曾荣获省文华大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
秉持“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怀”理念,多年来,省杂技团、县淮剧团不断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全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湖有戏”城市品牌形象标识将建湖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建湖淮剧、建湖杂技等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展示出具有城市鲜明特点的文化符号。“杂技周末剧场”“杂技村村到校校到”“周末舞台”“淮剧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送戏下乡演出,每年惠民演出达 600场次。发挥“头雁”作用,设立何双林、王有理、何晓彬等淮剧、杂技名家工作室10个,柔性引进导演、编剧等紧缺专业人才30多名。现有省“双创”人才2名,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能手9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9名。
集淮杂传承、淮杂演出、艺术展览、主题餐饮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淮剧小镇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获评“省级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被列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康辉咬文嚼字》《角儿来了》在淮剧小镇成功拍摄,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好评如潮。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让淮杂技艺融入了更现代的表达。水乡“文化之花”在“建湖有戏”的演绎下绚烂绽放,以此,生生不息。
图片由江苏省杂技团、建湖县淮剧团、刘海栋、周聪提供
“金菊奖”“金狮奖”“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最高奖金奖《炼——倒立技巧》
2023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奖杂技剧《四季江淮》
2023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剧目《阳光县长》
中国杂技之乡
中国淮剧之乡
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 流水 人家》
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
杂技音乐剧《猴·西游记》
《炼——倒立技巧》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摄制组拍摄淮剧小镇淮剧演出
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节目奖
“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最高奖金奖
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