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文化 > 详情

灵龙水乡品湖鲜 淮杂故里享非遗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4-04-18

春光明媚,生机勃发。春日里的水乡建湖,满是诗情画意。

建湖,地处苏北大平原腹部,江淮生态经济区最美“绿心”,是一座精致秀美的水乡小城。湿地世遗和淮杂非遗的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陆秀夫纪念馆、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故居……建湖以深厚的淮杂文化和浓郁的水乡风情碰撞现代文旅产业,绘美人文经济“双面秀”,集生态、旅游、文化于一体,充分彰显人文经济的活力与生机。在这里,赏美景、看美戏、品美食,尽是曼妙风光、美妙独特,流连忘返之间,让人体会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大美水乡 满目锦绣画卷

建湖,逐水而生,因水而美。这里,温润的气候,密布的湖荡,纵横的河道,孕育着万千生灵。九龙口,作为江苏省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潟湖遗迹,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熠熠生辉。湿地公园内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衍,其中更有“鸟类熊猫”——震旦鸦雀的眷顾,它们或翩翩起舞,或悠闲觅食,与这片土地和谐共生。九条银河从四面八方蜿蜒而来,如同九条巨龙盘绕在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在相汇的中心,有一龙珠岛,形成了独特的“九龙戏珠”地貌,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万顷湿地,芦苇摇曳,鱼虾蟹鳖,柴蒲菱藕,千百年来,金滩银荡的九龙口,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走进九龙口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态画卷之中。去年,在淮剧小镇录制的《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在央视播出后反响热烈,九龙口从藏于“深闺”到被大家所熟悉,《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角儿来了》等节目组陆续走进九龙口录制,《康辉咬文嚼字》读者见面会在淮剧小镇成功举办。以“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新格局推动淮杂非遗和湿地生态深度融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淮剧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澄的“陈澄淮剧传习所”、老粮仓、沙庄戏苑、沙庄旧市、荷花漫、陆庆龙工作室等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节点,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业态品质,吸引游客“愿意来、反复来”。九龙口景区一边望去是非遗文化的璀璨瑰宝;另一边望去,则是湿地生态的宁静之美。游客可以穿梭于沙庄旧市,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徜徉于青石板街,领略一望无垠的湖荡湿地的壮丽景色。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放松心情,享受美好时光。

“有戏”建湖,持续“出圈”。近年来,建湖在江苏省唯一获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九龙口景区先后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淮剧小镇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九龙口入选盐城市首批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遇建湖鲜 醉美舌尖味蕾

春风暖,万物苏,正是品鲜好时节。今年,CCTV-1《正大综艺》走进建湖九龙口,深度打卡 “九龙九鲜”, 细品自然之韵、美食之鲜。

“万亩荡滩万亩鱼蟹,十里长荡十里荷香”。水,滋养着万物,九龙口水系纵横交错,物产极为丰富,人们利用低洼的湖滩地带,种植荷、藕、菱等水生作物,而浅水的湖荡河道则是水产养殖的天然宝地。“九龙九鲜”成为里下河地区生态美食的瑰宝,包括九龙口大闸蟹、建湖青虾、昂刺鱼、河蚌、蚬子、泥鳅、虎头鲨、甲鱼、芦荡柴格丁等“荤九鲜”,以及水芹、茨菰、莲藕、芡实、茭白、菱角、荸荠、蒲菜、莲子等“素九鲜”。用九龙九鲜食材做出的菜肴有八珍汤、花雕酒焗大闸蟹、蚬子虾等共计十八道,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健康饮食的绝佳选择。其中,九龙口大闸蟹以其肉质鲜嫩、蟹黄丰富而备受推崇;建湖青虾则以其色泽鲜亮、口感爽滑而深受喜爱。除此之外,寻常人家的饭桌上,鲜美的螺蛳、肉质肥厚的河蚌、地道的昂刺鱼汤,都令人称道。

淮剧故乡的地道美食,充满了浓浓淮味。建湖九龙九鲜,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饕餮大餐;藕粉圆更是美名远扬,是游客最想品尝的小吃。藕粉圆这款建湖地方传统名小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外观润滑透明,外皮晶莹剔透,入口有嚼劲,寓意着佳偶天成、圆圆满满。建湖藕粉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单桂洲表示,将加大非遗产品开发利用力度,让更多的人去感受舌尖上的“非遗美食”。舌尖上的非遗,比如藕粉圆、大鱼圆,就是诱惑你的味蕾。在建湖,餐桌上少不了鱼圆、藕粉圆等非遗美食,鱼汤里放鱼圆,菠菜汤里放鱼圆,非常鲜美。

去年,“绿色盐城 九龙口大闸蟹”高铁冠名列车从上海虹桥站首发,这不仅是一张展现建湖优质农产品的流动“名片”,更是建湖对全国人民的热情邀请。这趟列车载着水乡的希望驶向全国人民的餐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建湖的美食,感受到建湖的热情与魅力。

淮杂有戏 盛开并蒂莲花

除了美食之外,建湖的文化遗产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建湖淮剧和杂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誉满天下。建湖,是淮剧的发源地,淮剧说的是建湖话、唱的是建湖腔,故建湖有“淮剧之乡”美誉。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2月的韩国首尔街头,一首淮歌《声声慢》娓娓唱来,引人驻足。来自我县的淮杂青年演员,身着华服,水袖拂面,缓缓走入人流当中,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奉上一场淮剧淮歌、杂技表演的“快闪”。这种创新的文化交流形式,不仅展示了建湖非遗文化的魅力,更将建湖的文旅品牌推向了国际舞台。

为了深度挖掘和展示淮剧文化,从2019年起,建湖以历史悠久的“沙庄古村”为原点,打造了以淮剧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融合街区。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剧目与现代表演形式相互辉映。从“慷慨悲歌”到“自在喜乐”,淮剧的唱腔始终悠扬,传递着深厚的乡情、国潮的激情以及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游客徜徉于淮剧小镇,仿佛置身于一个戏曲的海洋,沉醉于淮剧那独特的韵味与魅力。月影初上,九龙口淮剧小镇璀璨夺目。一步一景,一曲一舞,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唱腔悠扬婉转,表演扣人心弦。霓虹闪烁间,喜鹊湾的舞台上演绎着淮剧的绝活唱腔与杂技的精彩表演,音、舞、光、技的完美结合,令人陶醉其中。而在景区内,身着汉服的游客与古香古色的美景相映成趣,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建湖的杂技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今年1月,我县杂技作品《炼——倒立技巧》获2024年第46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暨第11届“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最高奖金奖,这是继金菊奖、金狮奖之后,我县在国际性重要艺术赛事中获得的又一殊荣。

源于百姓生活的“建湖杂技”,一举一动展现着江淮历史,一刚一柔蕴含着中国文化。今天的建湖杂技,关注非遗创新,力求用“建湖杂技”讲好“建湖故事”。近年来,杂技剧《小桥 流水 人家》不仅入选国家文旅部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还获得了“丝路文化贡献奖”。同时,杂技团创作的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在美国林肯中心市场化演出27场,《芦苇青青菜花黄》被评为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四季江淮》入选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相继在多个国家云展演……这些奖项的获得,有力地塑造、擦亮和叫响了建湖杂技文化品牌,也创造和打开了一扇世界看建湖的艺术之窗。

杂技、淮剧常态化周末剧场和文化惠民演出,为建湖市民送上一场场文化精神大餐。这些演出不仅仅局限于剧场,更是走进了村庄和校园,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到淮杂非遗的独特魅力。非遗研学营、中国淮剧之乡艺术周、九龙口诗赋大会等品牌活动,丰富了公共文化供给,不断为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

建湖,向水而生,因水而变。来灵龙水乡,品湖鲜之韵,游淮杂故里,享非遗之魅!

文字: 汤喜娟

图片: 郑亚平 赵小青 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