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周芝清
从屈指可数的科研机构,到一众现代科技园、智慧产业园拔地而起;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稀缺珍贵,到数百家高企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子生”;从科研人才的星星点点,到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建湖科技事业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对创新驱动理念的坚定践行。
75年来,这座活力水城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为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科技企业培育 塑造发展强大动能
抓住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连日来,江苏博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磁动力项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公司研发生产的磁悬浮热泵压缩机大制热量单机2MW双机4MW产品第100台成功下线。该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热泵机组中的行业难题,是高科技节能降碳的典范。据了解,该产品从研发到成功下线仅用时3个月,显示出博克斯公司引领制热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强劲势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建湖就牢牢把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条主线。90年代后期,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筑新的竞争高地”。政策的指引,让全县立刻掀起一股科技兴企热潮,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皮鞋、农药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逐步提升科技内涵,为我县科创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新兴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盐城可理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型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产品刚一投放市场,就收到来自国外的大量订单;芯干线半导体公司的第三代半导体SiC、GaN单管及模块,广泛运用于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一个个高企的创新实践,不仅彰显“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书架到货架”的成功跨越,更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我县加速科技企业聚集,申报国家高企4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35家,科创企业森林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县共拥有国家高企2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8家、省市瞪羚培育库企业30余家,在“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84位。
做优做强科研平台 引领产业能级跃升
科技创新,平台先行。2000年,森达集团组建全市第一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01年,建湖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启动。
2002年,全县拥有民办研究所48家。2007年,创立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建湖开创更加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突破年”“推进年”“提升年”“攻坚年”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大院大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深度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行动”。
2023年,我县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研发投入21.27亿元,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5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36项,成立全省首家县域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高新区悦湖之星孵化器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
“我感受到了建湖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怀,希望能尽最大努力,为建湖的发展增添更多光彩。”在今年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入职报到活动中,青年人才一番真挚话语,流露出对在这片沃土上共创未来的美好期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深入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放大“建湖有戏·才有未来 ”品牌效益,2023年引进高校毕业生3000人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60个,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今年5月,在我县举办的“智库课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与生态建设”专题讲座上,与会人员获益匪浅,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机器人科技产业园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引进科创资源,推动产才融合发展,邀请知名专家举办“企业家周末课堂”“智库课堂”,县科技镇长团协助举办产学研活动10多场,促成产学研合作协议76项,对接高校科研成果200多项,助力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联动发展。
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绘就未来产业蓝图
数十年前,田野间还满是用双手耕耘的农民,效率低下;工厂内,产品加工多依赖手工操作,自动化遥不可及;人们辗转多地办理业务,漫长的等待磨灭了耐心。
再看今朝。走进田间地头,一台台无人机正来回穿梭、高效作业,从播种、插秧、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直至收割,全程实现智能化、机械化作业模式;
1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片片轻薄如纸的大尺寸单晶硅片在传送带上被缓缓送出,在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通过模式创新、数据共享,“一网通办”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办理各项流程业务,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
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焕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可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未来产业发展风口,我县紧扣产业导向,攻坚重点项目,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双管齐下,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力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
在江苏天一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特种车辆依次驶出,依靠5G室内外高精度连续定位,实时感知路况信息,完美避开所有障碍物,安全停靠到指定位置。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一公司牢牢抓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持续“链”上发力,以“创新链”为源头,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创造出一批专有技术和关键部件,为全县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6月,建湖(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成功签订通航国际小鹰700飞机总装生产基地、数字鹰工业无人机等项目;8月7日~9日,第三届智慧机坪新技术交流研讨会暨低空经济产业推介会在我县举行,助力低空经济“换挡提速”;普渡机器人项目今年8月正式投产,成为我县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9月29日,我县举行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开工活动,并召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全面吹响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一场场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一个个项目的加速落地,展现了我县加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提前规划机器人产业的坚定决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未来的建湖将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未来科技加速研发转化,以科创为笔,绘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