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上冈共进社: 砥砺德行 共谋进步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1-01-19

20世纪20年代初,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建湖境内向往革命的进步青年和学生,秘密串联,成立各种形式的社会进步团体,举起科学、民主两面旗帜,宣传革命,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以上冈大达轮船局为活动点的“上冈共进社”是这些进步团体中的杰出代表。

旧址记忆

大达轮船局位于上冈集镇西桥头(今上冈镇西桥居委会),是串场河、老盐河(今黄沙港)等水道运输的中转站,建有两幢办公经营用房和高大的门楼,门前靠河边有一个较大的货运场,后面是居民住宅区。大达轮船局历经80年沧桑变迁,所有旧式建筑不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该址改为上冈轮船站。改革开放以来,水上客运逐年减少,现改为上冈盐业公司。

成立初心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三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薛树芳(当时在南通代用师范读书)与同学去上海为一大做保卫工作。回到上冈后,薛树芳与臧循(字良父)等人讨论集会结社问题,并与在北京、上海、扬州等地读书的大中学生联系,征求他们组织社团的意见。1923年2月,各地回乡度假的大中学生和当地倾向革命的人士,在上冈陶其情(字实七)家聚集,商讨建立社团组织,与会者一致同意,成立“共进社”,推选臧循为社长,薛树芳为执行部长,陶其情为议事部长。“共进社”的宗旨是“砥砺德行,交换智识,谋乡梓公共事业之进步”(简称:革命,合作,互助)。当时,共进社阅读的刊物有陈独秀主编的《向导》、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国家主义派刊物《醒狮》等。

唤醒民众

上冈共进社创建后,办通俗揭示、通俗格言,向平民灌输反帝反封建思想和必需的常识。社团成员不定期地聚会,探讨当代中国革命问题、俄国十月革命以及议论地方政事。社团还组织利用上冈出会、玩灯的机会,将“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国货”“打倒列强”等口号书写在彩色纸上,张贴在出灯的头牌灯或出会的对牌上,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1923年暑期,上冈共进社举办两期平民义务学校,激励主张革命的社友,慷慨陈辞,抨击时弊,反对军阀统治,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人人平等。1925年,上冈共进社在《中国青年》刊物上发表《上冈情况》一文。部分社友不仅主张革命,宣传革命,而且在民主平等方面身体力行,担任教职的社友,尽力照顾和周济农民子弟读书;有的劝说父兄不能把雇工当牛马,和雇工交朋友;有的主张帮助和救济困难佃户。社友吴宗鲁,见到邻村姓陈的地主打骂伙计而忿忿不平,他对父亲说:“不能把雇工、伙计当牛马,今后我家的几十亩地再也不要雇人耕种,你以行医为业,自食其力。”其他社友听说后十分敬佩。

社团解体

1925年后,中共地下党员仇一民、唐秉钧、吴广文,与上冈共进社部分社友过往甚密,交流思想,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26年部分社友在地下党影响下,筹划迎接北伐军的准备工作。1927年6月北伐军抵达上冈时,共进社在上冈社友,组织上冈市民张贴标语,欢迎北伐军,举行军民联欢,宣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主张。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上冈共进社成员有的沿着革命道路继续走下去,有的倒向反革命营垒,活跃一时的上冈共进社至此解体。

 朱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