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近年来,湖中北路小学以实施“2·15专项行动”为突破口,通过师资培训提质、场地设施升级、特色项目培育“三大工程”,构建“全员体育、全域体育、全程体育”育人新样态。
构建全员体育素养培训体系,实现“人人会上课”
该校创新建立“1+N”体育教师培养机制。由3名专职体育教师组建核心教研团队,通过“基础理论+技能实操+课堂管理”三维体系赋能学科教师体育教学。
聚焦《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围绕“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结构”“运动训练遵循原则与体育教学方法”等内容,普及8类常见损伤应急处置方法。以跳绳、排球为突破口,通过慢动作分解、双师示范(专职教师演示+学科教师模拟授课)等方式,强化基础动作规范性。在限定场地内模拟突发情况处置,开展“器材收发效率”“课堂口令标准化”专项训练,真正实现理论端夯实专业认知、技能端强化动作规范、管理端提升课堂驾驭力。
打造立体多维运动空间,实现“处处能锻炼”
该校以“空间赋能运动”理念重构教学区,将教学楼中庭600平方米区域升级为活力运动场。地面采用防滑环保彩绘技术,科学划分25米环形跑道、九宫格跳跃区、排球训练网格等12个功能模块,形成集体能训练、技能学习、趣味游戏于一体的复合空间。通过色彩鲜明的运动标识系统,学生可自主选择跳绳、跳远、排球垫球等多样化活动,实现“课间一刻钟,随时动起来”。
运动场地改造后,场地日均使用人次突破400次,学生日均运动时长增加15%。功能分区的科学布局使低年级学生安全开展基础训练,高年级学生有序进行排球专项练习,不同运动需求得到精准满足。地面彩绘的几何图形更激发学生创造力,衍生出“数字跳格子”“诗词接龙跑”等自创游戏。如今,碎片化时间转化为运动增量,真正实现“移步换景皆可练,俯仰之间强体魄”。
深化特色项目课程建设,实现“人人会技能”
作为县“5621”工程排球项目基地校,该校构建“基础+拓展”双轨排球课程体系。在常规体育课嵌入“排球育人”模块,开发包含垫球、传球、发球等6项基础技术的“排球段位制”考评系统。创新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设计“穿越火力网”“空中接力赛”等6个情境化教学游戏,使技能学习趣味化。
成立“行知排球队”,建立梯队培养机制。自主研发“排球体能训练包”,包含反应力、柔韧性等5类家庭训练方案。通过“课堂打基础、社团促提升”的培养路径,实现“小排球转动大教育”的育人成效。
通过“2·15专项行动”的系统推进,该校体育工作实现从“单一学科”向“综合育人”的质变提升。下阶段,该校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开发更多学科融合课程,打造“15分钟校园运动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跃动的身影中绽放生命光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贡献教育智慧。
彭银 彭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