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塘河涛声 > 详情

年味漾起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22-01-28

于凤阳

腊月初八中午时分,妻子揭开两床大棉被裹着的大瓦盆,盆里的面涨满了,几乎要潽出来。她左手拎起一撮,右手用菜刀轻轻一抹,一道划痕干净又利落,刀口两面呈现的都是密密麻麻透暄的小孔——面发好了。整个下午妻炒了有荤有素和荤素搭配的四种馅心,晚上,又从医院的食堂借来了蒸笼,还一并请了蒋师傅来包包子。

案板上的一阵忙碌后,先后有5层蒸笼摞上了烧柴草的大锅灶上。锅膛里的树枝、木棍熊熊燃烧,把妻的脸颊照得红噜噜的。锅上热气腾腾,一会儿,最上面的一笼就出锅了。看着倒在柴帘上的包子满身蒸汽,一时,“蒸蒸日上”成语不觉也洇开在脑海。我的任务一是把包子身底的布揭开,并在冷水里漂一下,不用挤干,再铺到笼里备用;二是趁热把少数粘在一起的包子分开并正放冷却;受“锅上人”指派,我还有一个任务(也可说“外快”吧),就是每种包子初出笼时,要先尝一尝,看口味是咸、淡还是正好?都要反馈,以便师傅及时调整馅心与盐的比例。一场包子蒸下来,4种口味的我都率先尝了个遍,以我这个大众化的口感把关,没有一种馅心要费功夫重新拌制的。

第二天一大早,两大箩嫩忽忽的包子摆在了面前。妻子拿来了大马夹袋:住在小区的奶奶50个、大爹30个,梁泽村的外公80个,街上的大姨30个……几下一分,东道主的自家还剩一半,即一箩。谁叫我们蒸得比较早呢?让大家都尝尝鲜。

“你家过年要不要黑毛土猪肉?”菜市场卖肉的杨老板这天问我这个老主顾,“这头猪是邻居家圈养的,就跟过去一样,吃糠、剩饭、剩粥什么的,没吃过专用饲料!”“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想要一个后屁股座子。”就这样,两句话谈成了一笔生意。回家来,三分之一留作做各种小炒、红烧、白烧,其余的都斩成肉糊,炸成肉圆(方言称团子)。

过年还要做饼啊粑的,炒花生、瓜子、向日葵籽等,眼下,还不是忙它们的时候。

不知觉地,年味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你我身边。以我看,年味就该是先从“忙吃的”开始的,香味和甜味一跃成为众多味觉的领先者,并映射着各人的心境。

小时候,我们就通过广播、电影知道了老北京有一首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也都是谈吃的。那时,人家北京人过年前什么时候忙什么,我们农村的小孩只有听和羡慕的份儿!当然了,时代在变更,现在忙什么、想买什么,约匡匡个什么时间,马上就能办上。

年味,就在大家各自的忙碌中生发,且愈发浓烈!